紫花苜蓿冻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冻害原因

北方气候更为寒冷,种植区域在北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有的是半农半牧区,有的是种植在荒漠化的草原区、有的甚至在盐碱地上种植。从气候类型上讲,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少雪。大多数地区雨热同季。这种气候特点为苜蓿生产在建植和收获上造成了重重技术障碍。当年,费尽心血,看似种植成功的苜蓿,到了第二年返青时却发现很多植株并没有安全越冬。造成植株密度和枝条数量严重不足、产量严重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或没有掌握苜蓿在越冬时的机理和原因。

相对于单个牧草品种,就紫花苜蓿而言,查看根茎叶的长势来确定是否受到冻害或其他伤害,这些对于有些初种者有些摸不着头脑。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副会长陈谷概括了苜蓿在冬季死亡中存在的‘四象’和由此导致的9中‘死法’,相信给大家能解惑。

“四象”是指在冬季造成苜蓿伤害和死亡的四种自然环境现象,即极端低温、不断波动的温度变化、结冰壳和冬季缺雪四种现象。

1.极冷冻死

是指在极端的低温条件下,苜蓿耐受*低温度而生存的能力丧失了。品种的耐寒性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性状,但是与秋眠级别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苜蓿“吃饱喝足”冬前提早“入眠”后,这种伤害就会大大降低。

2.再生冠芽被伤致死

是指在不断波动的温度下死。

3.“拔苗助长而死”

是指溶冻现象不断出现时,也就是说当冰冻和解冻交替时候造成苜蓿出现冻胀现象。

4.根冠干枯失水而死

是指将根或根冠抬升于地面之上,完全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之中,直接被大风“吹死”了。

5.“寒气伤根而死”

这是指有的时候或有的地区,虽然空气湿润,但是由于温度太低使得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根冠或根部直接遭受到巨冷空气的伤害而死。

6.人为刈割致死

在溶冻的作用下,有些植株能够侥幸存活下来,由于根部或根冠已经被溶冻现象机械性的抬高出地面,在收割的时候由于留茬高度太低,就会被人为的将苜蓿生长点刈去,进而影响再生的能力。

第三至第六中的‘死法’,经常发生在过度排水或排水不良的土地上。发生的时间多在晚冬和早春。

7.冻壳憋死

持续的冰壳覆盖是另一个在冬天伤害或杀死紫花苜蓿的环境条件。因为冬灌水浇水时机和水量不当、或者因为雨夹雪或暴风雪、或者因为隆冬时节的融冻而被上一层冰壳覆盖,在超过一个星期之后,就可能由于代谢副产物造成窒息而死

8.冰的绝缘值较低

由于冰的绝缘值较低,冰壳覆盖的植株易遭遇到冷空气的伤害。

9.积雪不够

积雪不够也会影响苜蓿的正常返青,也会造成苜蓿死亡。因此,冬季无积雪覆盖是苜蓿受冻害*常见的方式。

这些是展现出来的表象,是可以看的到的,归根结底不愿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是得有提前一步的预防措施。

(二)预防措施

寒冬、大风、少雪、白天和黑夜巨大的温差使得苜蓿反复进入或脱离休眠状态、冰层及土壤冻拔、土壤肥力低、春季风蚀严重都可能伤害苜蓿甚至给苜蓿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在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上述情况较为常见,再加上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如施肥不足、临近苜蓿准备进入越冬状态前收割,苜蓿越冬率低的情况发生较为普遍。那么,那些措施有利于苜蓿的越冬呢?

1.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

紫花苜蓿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率逐渐降低,适时早播,可以给紫花苜蓿留出一定的生长时间,以便在根系中积累和贮备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提高越冬率,为安全越冬创造有利条件;若播期过晚,就会降低根和根颈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利于越冬。

2.品种选择

苜蓿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秋眠级、抗寒性和抗病性。秋眠级和抗寒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选择品种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选择对苜蓿主要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可维持植株健康,提高抗寒性。

3.苜蓿年龄

当年种植的苜蓿比较脆弱,耐寒性较差,应严防过度利用,3年龄以上苜蓿一般不存在明显的越冬问题。

4.施肥

霜冻来临之前,施充足的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苜蓿冬季存活几率。植株体内钾元素可以帮助提高抗逆性,含钾量越高越冬能力越强;磷肥可以促进苜蓿根系生长发育,提高越冬能力及来年的产量。若过多施用氮肥,不但会抑制根瘤菌的形成,还会导致苜蓿徒长,消耗根系贮存的营养物质,降低抗寒能力,因而苜蓿施氮一定要控制。若是秋播过晚,幼苗弱小,可以适当施用速效氮肥催苗,但要配合磷钾肥施用。

5.收获管理

不同的收获措施会明显影响苜蓿根颈养分的贮存量,根颈养分主要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苜蓿冬季能量来源,根颈养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越冬率。一般而言,*后一茬刈割应该在霜冻前的35-40天之前进行,以保证根颈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养分。霜冻过后的苜蓿地*好不要再利用,如霜冻后在苜蓿地进行放牧,应保证留茬15cm以上。

当年建植的苜蓿应视播种早晚及收割成本决定是否需要收割,如需刈割*好在盛花期,以保证根系充分发育和积累足够的养分越冬,且*晚刈割时间*好在9月之前。

6.土壤水分及灌溉

秋冬季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可减少低温对根系的损害。霜冻来临前灌越冬水,在地下形成冰层,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预防根系冻伤,且能防止风蚀。沙性土壤浇越冬水一定要将地表土封冻,否则冬春季风沙容易将苜蓿根冠周围的土壤吹走,造成根冠暴露,发生冻害。浇冻水的时间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实施,在寒流过境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4℃,昼消夜冻,白天浇水后,夜间地表无积水,土壤孔隙中充满毛管水,此时,对土壤温度下降的缓解性*强。过早,待寒流过境气温大幅下降的时候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已经蒸腾减少到不足以缓解温度的下降,幼苗照样会受到损伤;过晚,尤其是白天*高空气温度已经下降到0℃以下再去浇水,导致地表积水结冰,对幼苗的伤害更大。

参照以上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保护牧草安全过冬,有利于明年春季早返青早生长,提高产草量。

创建时间:2023-12-29 17:12
浏览量:0
首页    服务中心    产品知识    紫花苜蓿冻害原因及预防措施